申请日 20200319
公开(公告)日 20210126
IPC分类号 C02F9/06; C02F103/1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资源回收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三联箱机构、化学软化机构、纳滤机构、反渗透机构、树脂吸附机构、双极膜电渗析机构和中和池;所述三联箱机构、所述化学软化机构、所述纳滤机构、所述反渗透机构、所述树脂吸附机构和所述双极膜电渗析机构依次相连通;所述双极膜电渗析机构和所述反渗透机构反向连通,且所述中和池设置在反向连通的通路上。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避免混盐产生并制备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酸碱可回用电厂多种工艺,实现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和资源化,而三联箱机构、化学软化机构和树脂吸附机构的设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膜组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膜污染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资源回收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联箱机构(1)、化学软化机构(2)、纳滤机构(3)、反渗透机构(4)、树脂吸附机构(5)、双极膜电渗析机构(6)和中和池(7);
所述三联箱机构(1)、所述化学软化机构(2)、所述纳滤机构(3)、所述反渗透机构(4)、所述树脂吸附机构(5)和所述双极膜电渗析机构(6)依次相连通;
所述双极膜电渗析机构(6)和所述反渗透机构(4)反向连通,且所述中和池(7)设置在反向连通的通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机构(4)和所述树脂吸附机构(5)之间,或所述树脂吸附机构(5)和所述双极膜电渗析机构(6)之间设置有调节池(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8)内设置有搅拌器、电导率仪、浊度仪和pH在线监测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机构(3)包括多级依次串联的纳滤膜组件,所述反渗透机构(4)包括多级依次串联的反渗透膜组件;
所述化学软化机构(2)与第一级所述纳滤膜组件连通,最后一级所述纳滤膜组件与第一件所述反渗透膜组件连通,最后一级所述反渗透膜组件与所述调节池(8)或所述树脂吸附机构(5)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机构(3)与所述三联箱机构(1)反向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酸液贮存罐(9)、碱液贮存罐(10)与所述双极膜电渗析机构(6)相连通;所述双极膜电渗析机构(6)与所述树脂吸附机构(5)或所述调节池(8)相连通;所述双极膜电渗析机构(6)与所述反渗透机构(4)反向连通,所述中和池(7)设置在反向连通的通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池(7)上设置有投药部件和pH在线监测仪。
说明书
一种可资源回收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资源回收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在火电厂脱硫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脱硫最主要的技术,其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具有脱硫效率高、脱硫剂资源丰富,系统运行可靠,变负荷运行特性优良等优点,该技术在我国火电厂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该湿法脱硫工艺中,产生的脱硫废水因其附带的悬浮物多、盐分含量高、富含重金属、成分复杂等特点,成为电厂末端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传统的脱硫废水处理方法即三联箱法,虽然技术较为成熟,工艺流程和投资运行成本也比较低,但无法满足废水零排放,其出水仍含有大量的溶解盐,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可用的零排放技术如烟道喷雾干燥、预处理-蒸发结晶、膜处理技术等工艺能够实现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处理。但是,烟道喷雾干燥法存在易产生积灰堵塞、设备腐蚀、大量氯进入粉煤灰中等缺点;预处理-蒸发结晶法蒸发后的结晶盐大多是NaCl、NaSO4等成分组成的杂盐,有些甚至被归为危险废物,处置费用高,而末端产生的结晶盐因纯度不高也难以商业流通;而膜处理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是膜污染和膜寿命的问题,由于废水的组分复杂,对膜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可资源回收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http://bokewater.com/art/art-27010.html
上一篇:火电厂脱硫废水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下一篇:含氟废水资源化生产氟化钙的微气泡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