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 20200728
公开(公告)日 20201124
IPC分类号 C02F9/14; C12N1/20; C12N1/16; C12R1/225; C12R1/01; C12R1/02; C12R1/72; C02F101/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复合菌剂的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废水生化处理方法。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效果稳定,对整个废水处理系统无不良影响的基于复合菌剂的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废水生化处理方法,将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废水经除油后加入复合菌剂进行处理,经由好氧、厌氧、好氧、沉淀、回流等操作,通过高浓度活性污泥的生化作用,降低废水的COD,提高废水处理能力,本方法较现有技术更加简单便捷、更易于操作、成本更低、出水质量更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复合菌剂的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废水生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多种细菌按比例混合成固体微生物复合菌剂;
步骤(2)、将固体微生物复合菌剂配制成复合菌剂原液并活化,然后将培养活化后的原液配制成复合菌剂活性稀释液并依次进行活化、培养;
所述复合菌剂原液为固体微生物复合菌剂、糖蜜、水的混合液;固体微生物复合菌剂、糖蜜与水的质量比为1:(2~10):100;复合菌剂原液的活化条件:常温完全厌氧条件下密封活化培养5~10天;
所述复合菌剂活性稀释液为复合菌剂原液、糖蜜、水的混合液;原液、糖蜜与水的质量比为1:(0.5~2):50;复合菌剂活性稀释液的活化条件:常温好氧条件下培养3~5天,期间需进行曝气,每次曝气3~5分钟,每天曝气2~4次;培养条件:将活化好的复合菌剂活性稀释液置于28℃~40℃下恒温培养20h~48h。
步骤(3)、将除油后的双氧水废水加入废水处理主反应体系,根据厌氧、好氧、沉淀的原理设置不同反应池,在厌氧池加入步骤(2)活化培养后的复合菌剂活性稀释液和接种污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菌剂的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废水生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包括乳酸杆菌、普雷沃氏菌、醋酸杆菌、博伊丁假丝酵母菌、韦荣氏菌、红螺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菌剂的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废水生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成分:乳酸杆菌55%~64%,普雷沃氏菌20%~25%,醋酸杆菌1.5%~5%,博伊丁假丝酵母菌0.5%~2%,韦荣氏菌0.5%~1.8%,红螺菌0.24%~1.2%,其他菌种1%~22.26%;
上述其他菌种为用于辅助主要菌种完成各种有机物的消化和分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菌剂的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废水生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污泥是通过废水加入到污泥接种系统处理得到,具体是将废水加入第一好氧桶,曝气处理2~6h后进入厌氧桶;同时向厌氧桶内添加步骤(2)活化培养后的复合菌剂稀释液,反应2~6h后进入第二好氧桶;曝气处理2~6h后按350%~400%的比例回流至第一好氧桶,并抽水至沉淀桶,沉淀2~6h后排出上清液;当第二好氧桶中的污水完成350%~400%的回流后,进入沉淀桶内的水和污泥混合物作为接种污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菌剂的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废水生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处理的废水与复合菌剂稀释液体积比为3:(0.08~0.16)。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菌剂的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废水生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废水处理主反应体系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好氧池、第一厌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一沉淀池、第三好氧池、第二厌氧池、第四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第一沉淀池的回流出口与第一好氧池的回流进口连接,第二沉淀池的回流出口与第三好氧池的回流进口连接,第一厌氧池、第二厌氧池设有复合菌剂活性稀释液和接种污泥添加口。
基于复合菌剂的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废水生化处理方法:http://bokewater.com/art/art-24409.html
上一篇:含高浓度硫酸钙废水处理系统 下一篇:屠宰肉联厂生产废水净化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