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00714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IPC分类号C02F9/06; C02F101/16; C02F101/3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在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属于环境工程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原料氨氮废水的pH值至5~7,使氨氮主要以NH4+的形式存在;(2)预处理后的氨氮废水在电场作用下通过载有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的电极,进行氨氮的吸附;(3)施加反向电场脱附氨氮,使电极板再生循环利用。本发明利用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作为氨氮电吸附材料,与传统碳材料相比具有更大的吸附容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在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氨氮废水在电场作用下通过载有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的电极,进行氨氮的吸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原料氨氮废水的pH值,使氨氮主要以NH4+的形式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有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的电极板中碳基钒金属单原子的载量为1~5mg/cm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作用的电流密度为0.1~5A/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有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的电极是由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负载于导电材料上制成的,其具体制备方法为:将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与粘结剂、分散剂混合后,滴涂、旋涂或刷涂于导电材料上,烘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为石墨烯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碳纳米管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活性炭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碳量子点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粘结剂为PVDF、Nafion、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分散剂为乙醇、异丙醇、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导电材料为碳纸、碳布、泡沫镍、泡沫钛、不锈钢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3、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由碳基材料和金属钒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制成,其具体制备方法为:将分散于分散剂中的碳基材料与含氮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再与分散于分散剂中的金属钒前驱体研磨一定时间后,在气氛炉内分步热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基材料为石墨烯、碳纳米管、活性炭、碳量子点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含氮材料为二氰氨、三聚氰胺、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金属钒前驱体为乙酰丙酮钒、乙酰丙酮氧钒、氧化三异丙醇钒、偏钒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分散剂为乙醇、异丙醇、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研磨时间为3~6h;所述分步热解为先升温到100~400℃,保温1~5h,再升温到500~650℃,保温1~5h,最后升温到700~900℃,保温1~5h;升温速率为0.1~2℃/min;热解气氛为氩气或氮气。
9.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基材料与含氮材料的质量比为1:100~1:300;优选为1:100~1:200,进一步优选为1:100。
所述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中钒单原子载量为1~15%,优选为5~15%,进一步优选为10%;钒单原子尺寸小于5n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加反向电场脱释氨氮;所述反向电场的电流密度为0.1~2A/g。
说明书
一种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在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择性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方法,属于环境工程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氨氮是目前我国水体主要污染物之一,水体中氨氮的富集会导致水中藻类等大量繁殖,形成赤潮和水华,而且氨氮超标也会对人体及自然界动植物造成损害。
现阶段对水体中氨氮的处理方法大多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比如生物法面临处理周期长、微生物抗毒性弱、对氨氮初始浓度要求高、占地面积大、需投加碳源等问题;化学氧化法的成本较高且易腐蚀设备;折点氯化法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存在后续处理难,易造成二次污染的挑战;吸附法对污染物的选择性差,且再生困难。
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如何作用于氨氮废水处理:http://bokewater.com/art/art-17461.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多层渗透式废水过滤处理工艺